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王镜宇、林德韧)在2023年篮球世界杯和杭州亚运会战绩不佳的背景下,连续两届无缘奥运会的中国男篮再次走马换将,塞尔维亚人乔尔杰维奇...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王镜宇、林德韧)在2023年篮球世界杯和杭州亚运会战绩不佳的背景下,连续两届无缘奥运会的中国男篮再次走马换将,塞尔维亚人乔尔杰维奇离任,助理教练郭士强代行主教练职责。从近几年中国男篮的表现来看,球队水平与欧美强队差距巨大,即便在亚洲范围内也不再稳居霸主位置。不管主教练是外教还是本土教练,要想重振中国男篮,都不能故步自封,必须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学习、理解世界篮球的发展趋势,向世界篮球中心舞台靠拢。
首先是奋斗目标的国际化。表面上看,中国男篮的危机和问题是通过无缘奥运会暴露出来的,而实质是竞技水平的明显下降,尤其是在姚明、王治郅、易建联等人退出国家队舞台之后,优秀球员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档现象。由于世界篮坛游戏规则的变化,重振中国男篮不能像过去那样盯着亚洲老大的位置,而必须着眼于缩小与世界强队的实力差距。从中国男篮与塞尔维亚、德国等强队交锋的情况来看,即使中国队取得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在奥运会上也难以与欧美强队进行势均力敌的较量。另一方面,国际篮联的归化球员政策也必将带来非洲、亚洲球队实力的整体提升,我们像过去那样在奥运会上战胜一支非洲队、爆冷拿下一支欧洲队就能闯进前八的策略已很难奏效。因此,苦练内功,敢于追赶欧美强队才是中国男篮未来重返奥运舞台、增强在世界篮坛竞争力的硬道理。
第二是教练团队的国际化。在去年篮球世界杯和亚运会的比赛中,乔尔杰维奇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用人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中国篮协的管理团队以及中方助理教练与他的配合也需完善和提高。但是,中国男篮依然需要具备世界级水平、具有国际视野的教练。从篮球世界杯赛来看,欧美强队的教练普遍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执教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也让他们对现代篮球有着更深厚、更全面的理解,率领德国队夺冠的加拿大人赫伯特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总体而言,欧美名帅的执教水平和对现代篮球的理解明显高于中国教练,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努力提升。当然,教练员国际化,不是说放弃培养优秀的本土教练,而是要打造像郎平这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国外联赛和国家队证明自己的中国教练。中国篮协应当鼓励国内教练走出舒适区,去国外学习、执教,在实践中完成执教能力和理念的升级。
另一方面,中国球员普遍存在自律性和职业素养不够、在执行战术的过程中自主性和创造性不足的问题。在未来的中国男篮教练团队中,本土教练和外籍教练应当发挥各自所长,形成合力,最大程度激发队员的潜力。与此同时,中国篮球的青训也要扭转过去以灌输为主的执教方式,注重培养球员的创造性和自主思考能力。
第三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从去年篮球世界杯赛来看,排名靠前的队伍中大多数队员都在美职篮(NBA)和欧洲联赛效力。拿非洲和亚洲的两支提前获得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的队伍来看,南苏丹队的球员全都在海外联赛效力,日本队也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亚洲球队,NBA现役球员数量排在亚洲球队第一位。因此,中国男篮未来要想提升国际竞争力,除了继续提升CBA联赛的竞争力、对抗强度之外,球员的国际化是必由之路。在去年的U19男篮世界杯赛中,拥有多名海外球员的中国队在跟加拿大、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强队的交锋中展现了较强的战斗力,让人们看到了一些曙光。中国篮协应当鼓励青少年球员去美国、欧洲发展,像王俊杰、赵维伦这样有潜质的“苗子”应尽早纳入视野,还可以提供政策乃至经费方面的支持。蔡崇信奖学金、个人留学、首钢“雏鹰计划”、国内选拔之后去欧洲锻炼等不同途径都可以尝试。欧美是世界篮球竞技水平的高地,也是青少年球员成长为世界级球员的中心舞台。中国篮球应当放眼世界,不拘一格广纳英才。
第四是裁判员判罚尺度的国际化。记者接触的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国内比赛尤其是CBA联赛的吹罚尺度跟国际比赛相比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在“非法用手”这个重要环节,而这种差异造成的后果是中国男篮参加国际比赛时因为对吹罚尺度的不适应而吃亏。裁判员的吹罚是对规则的解读,直接影响运动员、教练员对这个项目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影响到训练和比赛,中国篮协需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举办高水平国际性赛事等方式提高本土裁判员的业务水平,解决裁判员队伍青黄不接、整体水平偏弱的问题。
第五是国内联赛薪资的国际化。中国男篮前主帅尤纳斯在20年前就曾建议中国球员应该去欧洲联赛锻炼、提高,这一建议迟迟未能成为现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外联赛薪资倒挂的问题。塞尔维亚篮协副主席泰皮奇就说,你们的球员工资比我们的球员高得多,而水平显然不如我们,所以中国球员不太可能去欧洲发展。周琦去澳大利亚联赛打球后明显涨球,但他仍然选择回国打球,也跟薪资倒挂有关。在中国球员分享CBA联赛发展成果和薪资国际化、球员同水平同酬之间,篮球项目管理者需要找寻更佳的平衡点。
第六是青训和青少年赛事与国际接轨。记者在篮球世界杯期间采访立陶宛、塞尔维亚等队时发现,他们的球员成长路径更加清晰,有天赋的球员总能被发现,赛事体系也比较成熟,每周举行、用时规范的“净时”比赛是主流。相比之下,国内在校园队伍、体校队伍、职业俱乐部梯队等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壁垒,青少年比赛中也存在着赛程冲突、一天数场的低质量“毛时”比赛盛行的现状。要想提升青少年球员的成长速度,青少年赛事的体系化、规范化至关重要。
近年来,参加篮球培训、比赛的青少年大幅增加,篮球运动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持续提升。但与此同时,中国男篮战绩欠佳、CBA联赛的职业化进程不尽如人意等现状,都为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更换中国男篮主教练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其成效需要实战来检验。而中国篮球的国际化发展关乎体系建设、项目基础和长远发展。如果能把这些工作做好,基于中国篮球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大众对篮球运动的热爱,中国男篮战绩的提升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